联系我们
邮编:710004
邮箱:zgetbjzzbjb@163.com
央视《朗读者》走进书香交大
2017-03-19 15:26:00
3月19日,央视《朗读者》栏目走进交大,“朗读亭”在兴庆校区南草坪设置驻留四天,交大师生校友将以自己的朗朗读书声参与到这档优秀文化节目中去。《朗读者》自开播以来,受到了众多朗读爱好者的响应,掀起一场朗读热潮。当日上午的朗读亭聚集了许多闻讯而来的师生和市民,大家有序地排着队,热烈地参与到朗读亭的活动中去。
读出西迁精神
“我们是朗读者,我们在西安交大!”40名同学齐声呐喊道。在朗读亭开放之前,交大学子以《交大,你好》为背景音乐带来了轻快的快闪舞蹈,舞出了交大校园的青春活力;同学们随后齐声朗读《西安交大百廿年赋》:“浩浩中华,名校星熠。西安交大,卓尔鹤立。风云两甲子,筚路蓝缕;弦歌三世纪,道远情弥。”道出了交大的风云历程和传承创新。
钱学森51班游博智今天朗读的是诗歌《双甲岁月,世纪赞歌》,120周年校庆时由汉语言31班黄晶晶同学原创,“培俊秀,传师道;振西迁,兴中华”,一代人放弃上海优越的物质条件,决心投身西部建设,读到这首诗歌,游博智感叹道:“我深深感受到西迁的不易,也加深了我对西迁的了解,这种精神也将一直鼓舞着我。” 建筑32班吕雨恒同样选取了西迁题材的作品,由我校刘正兴老教授撰写的《西迁——我的60年追梦之旅》,西迁一辈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,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,“打动我的是他们那种科研精神,在本科阶段就能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,即便条件艰苦也坚持科研,我们现在处于这么优越的环境中,有什么理由不努力!”吕雨恒说道。
陈奕菲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学生,她朗读了自己在西安交大120周年校庆时写的一首诗——《附中,我们的荣光》。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学生对学校的热爱,也是众多西交学子的心声。陈奕菲相信,西安交大给予每一个学生的不仅是知识,还有难得的品质和不变的梦想。风雨交加后,坚定的是一辈西迁人的信念,传递的是所有西安交大人的精神。
读出人文情怀
今天最小的朗读者年仅2岁半,他背诵了耳熟能详的《悯农》和《登鹳鹊楼》。他的父亲祖铁军教授任教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。一首诗从咿呀学语时就印在孩子的脑海,这不仅是一种对孩子口语方面启蒙,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。六岁的高若灵朗诵了《孟子•得道者多助》,虽说文章中有一些字她还不熟悉,需要标拼音,但自己学习到了文中的道理,她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作为老师向更多的人传授知识和道理。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孩子知识的培养,与此同时,传递的还有一种习惯,一种情怀。
医学院退休教授石新力是西安交大老年诗社的成员,今天来朗读他创作的诗作《那时候》,追忆他们的黄金时代,歌颂党的伟大与荣光。同样来自老年诗社的任锦文老教授带来的是自己创作的诗稿《当我走进交大的时候》,自从她六岁来到交大,她已经见证了交大的一个甲子。“在社科系我学到了许多东西,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飞越,我的学识得到了提升,交大对我的恩情永生难忘。”她深情地说。
理学院的钟锡华教授朗读的是一篇自己写的《读后感怀》。他是2010年从北大来的外聘教授,承担物理拔尖班两门课程的教学。在听完钟教授讲授的课程后,23名2014届的学生给钟教授写了珍贵的赠言,“内容长短不一、率性怡然、情真意浓,无一例外地表达对老师的感念与祝福。”钟教授读完后深有感触,提笔写了一篇《读后感怀》,希望借助这个机会,将学生们正在成长的正能量传达给更多人。
读出深情厚谊
“把自己交给自然,苍鹰划破长空,傲视茫茫草原…伟力造就我不朽的灵魂”,这是于交大管理学院进修的白文艳在她十年前读本科时所写的长诗《超越自我》。工作十年后重回校园,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与熟悉。回想那时她家境贫寒,生活困难,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她,翻身坐起写下了这首诗。如今重读,忆苦思甜,让她更加珍惜在交大进修的机会。
机械学院的研二学生徐海杰朗读的是席慕容的《一颗开花的树》,他希望把对爱人的思念用最热烈的情怀通过声音表达出来。来自交大广播台的大一学生姚雨阳选取了龙应台《目送》的片段,她说:“我初中读到的这本书,还在叛逆期的我对经常与父母争吵而十分懊悔,我想朗读这篇文章表达对父母的感谢。”
电信学院退休教授任文娥十分热爱诗词,听到朗读亭来到交大,她早早地赶到了现场,今天她以一首原创的《赋闲幸福谝》表达对交大校园的喜爱。在朗读亭的现场,不光有校内外的师生,还有一些远道而来的普通市民。李刚是一名机械技术工人,他把浓浓的乡愁汇聚成优美的诗,“悠悠乐声荡,冥冥幼时乡”,满含他对故乡的思念。从延安赶过来的石油工人李彩霞朗读了一首工友写的《抽油工礼赞》,表达了对敬业奉献的普通工人的赞美之情。
朗读亭将于19日至22日上午10时至晚上8时开放,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参与。
上一篇:西安交大专题推进“一带一路”自贸区研究院工作
下一篇:最后一页